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渭源县文化旅游局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渭源县文化旅游局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如果甘肃把自己境内的水源都储存利用的话甘肃还缺水吗?
“长江流域有嘉陵江、白龙江、白水江、西汉水四大水系,黄河水系有大夏河、渭河、洮河都发源于陇南地区”,这种说法问题很大!
洮河发源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西倾山。
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(地区)渭源县鸟鼠山。
大夏河发源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大不勒赫卡山(甘青界)。
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(地区)秦州区齐寿山。
白水江发源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岷山朗架岭。
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甘南州迭山(甘川界朗木寺西)豆哥垃布则。
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秦岭代王山。
虽有局部小的异议,但,嘉陵江、白龙江、白水江、西汉水、大夏河、渭河、洮河都不发源于陇南地区为不争的地理常识。
故,请“地理纵横”慎重!
不可能都储存起来,光是蒸发和地表径流这两项就难以控制。甘肃的缺水状况并不严重,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华北。
2019年甘肃平均气温8.9℃,较常年偏高0.7℃;降水量491.1毫米,较常年偏多22.4%,河西地区降水量245.4毫米,偏多55%,1961年以来最多。2019年甘肃强降水过程多,强度大,河西极端日降水事件1961年以来次多,强降水引发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。
甘肃省的水系分为长江流域、黄河流域和内流区,长江干流不流经甘肃,黄河上游水量不大,河流径流量普遍较小。
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,降水量少,河流径流量小,蒸发量大,用任何人工手段将水存储起来都避免不了蒸发,纯属白费功夫,建几座水库储水供农业灌溉和生活需求就足够了。而甘肃境内的各大冰川就是天然的储水库,祁连山的冰川的储量超过两座三峡级别大水库的库容。
再者,缺不缺水不只与降水量有关,与用水量的关系更大。
根据《201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》显示:2019年全国水资源总量29041.0亿立方米,比多年平均值偏多4.8%。其中,地表水资源量27993.3亿立方米,地下水资源量8191.5亿立方米,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47.7亿立方米。
其中,水资源总量排前三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、四川、广西。
而甘肃的水资源总量为325.9亿立方米,比山东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辽宁、江苏都要多,但是甘肃的常住人口并没有这些省份多,所以甘肃的缺水情况没有这些省份严重。
按照国际标准来看,人均水资源量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;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;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;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。
按照这个标准来看,我国不缺水的地方有西藏、青海、广西、云南、新疆、海南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福建。但实际上,这些省/区除了西藏之外,都有很多重点缺水城市。甘肃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200立方米,属于中度缺水的范围。
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宁夏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都属于极度缺水。这些地区水资源总量不多,加上人口密集,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,由此造成极度缺水的情况。比如天津2019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182立方米,而天津人均水资源量只有80立方米左右,需求量和占有量之间的矛盾极大。
甘肃2019年人均综合用水量416立方米,人均水资源量约1200立方米,需求量和占有量之间的矛盾并不大。
陇南不缺水,缺水的地方是河西走廊。黄河贯穿于甘肃中部,水量很大,如果调水到河西走廊,那甘肃的经济将焕然一新,不至于在全国垫底。地大而物博,可惜了。
筹划多年的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一直未见动静,据说是邻区在掣肘。黑山峡在甘肃。全国一盘棋没错,我想甘肃的工作力度:比如规划.宣传的力度可以大一些。河西走廊是联系新疆的纽带,这是国家战略意义层面的,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!纽带强劲了,边疆稳定了,可以为国家节省很多的精力。
黑山峡建筑高坝水库,凿“黄腾运河”引黄河水到腾格里沙漠,最大的受益区就是甘肃的民勤地区。张掖.酒泉的用水量也会得到加强。人口.基建得到发展,矿藏得到开发,工业得以兴盛——填补了……空白,多好的事啊!
不是兴口一说。敬请参阅我前面的文章,有详细描述。
陇东南地区天然因素造成水多留不住
去过甘肃陇东南一带的朋友都知道,这里主要以山川和丘陵为主,地处季风区内,年降雨量较大。
但是这里的水天然因素造成留不住。
- 虽然当地雨水足够多,但季节分布不均,汛期的水特别大,属于靠天吃饭的类型。
- 山川地形导致雨水从山顶汇至山谷成为河流白白流走。
以上两点因素造成陇东南地区汛期水量特别大,却很难储存,以至成为水灾,最近甘肃洪患就是这个原因。而非汛期缺少雨水,山顶梯田反而难以抽水山上,也是陇东南农业亩产反而远低于河西地区的原因之一。
河西地区水资源总量少,人均还行,但国家调控让水留不住
河西地区靠高山融雪形成的内流河用水,刚好形成了农业生产期(春夏秋)与河水汛期同步的局面,不用靠天吃饭,农业生产较为稳定。
内流河虽然总水量小,但河西地区人口总量也少,所以人均用水还算客观。
在这种情况下理论上河西将水留下来情况会更好,但由于国家调控的因素,这一操作无法实现。
主要是为了华北免受内蒙沙尘侵袭,特别是保护首都,黄委会要求将这些河流的水下放至内蒙的无人区营造防护林,其中以黑河为甚。
黑河目前每年要在汛期的一定时段内,听从黄委会黑河流域管理局的安排,让黑河中上游的城市(主要是张掖市)关闭引水口下放来水。近十年又在上游修建黄藏寺水利工程,据说可以取代一部分平原水库,但当地人认为该水利枢纽是想彻底绕开当地水利部门,将流量管理的权限完全收归黑河管理局控制,这样的话当地百姓就失去了对自家河流的管理权。
这一搞法主要的目的上面写了,但对当地,特别是张掖绿洲的影响,以至众说纷纭,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为了保证水能流进无人区,当地百姓不偷着截流,现在每年下放期管理局都专门派人在引水口巡查。
- 甘肃出台政策要求河西地区控制用水,农民朋友现在浇地也受到了一定限制。
- 用水大的产业基本都被关停。特别是以前张掖乌江镇位于黑河和山丹河交汇地带,水量丰富,可以种植水稻,而且是进贡宫廷的贡米,现在也全部被禁止了。
- 当地有人认为这一做法虽然让华北环境变好了,却让河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差了。
总的来说,河西地区还是在生态环境方面为国家做了重要贡献的,由此也牺牲了一定当地经济甚至当地生态,不知道国家是否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及时出台。
而另一方面,同样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宁夏,却依然保持着大水漫灌等生产方式,不知道是否是在拣软柿子捏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渭源县文化旅游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渭源县文化旅游局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